云贵高原怎么形成的_云贵高原形成原因

新网编辑 8 0

云贵高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

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,横跨云南、贵州两省,并向四川、广西、湖南延伸,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。它北接四川盆地,南邻中南半岛,西倚横断山脉,东连长江中游丘陵。这样的区位,使它在地质、气候与生态上都呈现出“过渡带”特征。 ---

板块碰撞:云贵高原诞生的根本动力

**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挤压**是云贵高原抬升的核心引擎。大约5000万年前,印度板块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向北俯冲,导致青藏高原剧烈隆升;而云贵高原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“外延”,被这股力量整体抬升。 自问自答:为什么抬升速度比青藏高原慢? 答:云贵高原距离板块缝合线更远,能量经过层层衰减,抬升速率仅为青藏高原的三分之一,但持续时间更长,累计抬升幅度仍达2000—4000米。 ---

喀斯特溶蚀:高原面被“雕刻”的关键过程

**碳酸盐岩分布占高原面积的60%以上**,在湿热气候下,雨水溶蚀出峰林、漏斗、天坑、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。这一过程不仅降低了地表高度,还使高原面变得支离破碎。 • 溶蚀速度:平均每年0.1—0.3毫米,看似缓慢,但2000万年即可削低200—600米。 • 典型区域:贵州兴义万峰林、云南罗平峰丛,都是溶蚀残留的“石质孤岛”。 ---

断裂与断块:高原内部的“拼图式”变形

云贵高原并非整体均匀抬升,而是被**北西—南东向、南北向两组深大断裂**切割成多个断块。 1. 断块差异升降:如乌蒙山断块抬升幅度达3500米,而相邻的滇东盆地仅抬升800米。 2. 地震活动:断裂带至今仍在活动,2014年鲁甸6.5级地震即发生在小江断裂带北段。 自问自答:为何贵州多山而云南多坝子? 答:贵州断块抬升更强烈且岩层坚硬,形成切割深峻的山地;云南断块间存在相对沉降区,沉积物堆积成断陷坝子,如昆明坝子、大理坝子。 ---

河流下切:高原被“撕裂”的后续力量

长江(金沙江)、珠江(南盘江)、红河等水系在抬升过程中**强烈下切**,形成深切峡谷。 • 金沙江虎跳峡:江面海拔1800米,两岸雪山海拔超5000米,高差达3200米。 • 南盘江黄泥河峡谷:切割深度1000—1500米,使贵州高原边缘呈阶梯状陡降。 这种下切不仅塑造了壮丽景观,还加速了地表物质搬运,进一步降低高原面。 ---

气候风化:化学与物理的“双重打磨”

云贵高原属**亚热带季风气候**,年降水量800—1500毫米,高温多雨加速岩石化学风化;冬季昼夜温差可达15℃,物理崩解同样显著。 • 红色风化壳:在贵州毕节、云南曲靖广泛分布,厚度可达20米,是长石、铁镁矿物彻底风化的产物。 • 土下溶蚀:雨水沿裂隙渗透,在地下形成管道—洞穴系统,地表随之塌陷成洼地。 ---

时间尺度:从海盆到高原的亿年演变

• 2亿年前:云贵地区尚为**特提斯洋边缘浅海**,沉积厚达万米的石灰岩。 • 1.5亿年前:燕山运动使地壳褶皱成陆,形成原始高原雏形。 • 5000万年前至今:喜马拉雅运动叠加青藏高原隆升,云贵高原最终定型。 自问自答:为何高原面仍保留部分古夷平面? 答:在抬升—溶蚀—下切的循环中,局部断块因岩性坚硬或构造稳定,残留了海拔2000—2500米的平缓山顶面,如云南乌蒙山分水岭、贵州梵净山。 ---

人类活动:加速还是延缓了地貌演变?

**陡坡垦殖、矿山开采、水库蓄水**等工程改变了侵蚀—堆积平衡。 • 石漠化:贵州毕节、安顺等地因植被破坏,基岩裸露面积每年扩大1.2%。 • 人工湖泊:云南抚仙湖、贵州红枫湖蓄水后,局部地壳因负荷增加出现毫米级沉降。 但另一方面,**退耕还林、封山育林**又减少了泥沙输出,使部分河谷下切速率放缓。 ---

未来趋势:云贵高原还会继续长高吗?

GPS监测显示,**高原整体仍以每年2—3毫米速率抬升**,但差异显著: • 滇东小江断裂带西侧:抬升速率5毫米/年,地震风险高。 • 贵州黔南:因喀斯特溶蚀占主导,局部甚至出现0.5毫米/年的净下降。 自问自答:50万年后高原会变成什么样? 答:若板块挤压持续,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可能再增300—500米;但溶蚀与河流下切同步加强,地表将更破碎,坝子缩小,峡谷加深,形成“高山深谷”与“孤岛石林”并存的终极景观。
云贵高原怎么形成的_云贵高原形成原因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