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一到高原就胃胀?
很多人第一次上高原,飞机落地或火车抵达后,最先出现的不是头痛,而是肚子鼓胀、嗳气不断。原因主要有三点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气压骤降:海拔每升高1000米,大气压下降约12%,胃肠道内气体体积膨胀,直接撑胀胃壁。
- 缺氧导致胃肠蠕动减慢:血氧饱和度下降,交感神经兴奋,胃排空时间延长,食物滞留产气。
- 饮食习惯突变:旅途中摄入更多高蛋白、高脂肪食物,消化负担加重。
二、高原胃胀和普通胃胀有何区别?
普通胃胀多与暴饮暴食、慢性胃炎有关,症状局限于上腹;而高原胃胀常伴随头晕、心慌、指尖发麻,属于全身缺氧的一部分。若离开高原环境后症状迅速缓解,即可反推为高原因素所致。
三、现场应急:三步快速排气
- 体位排气:双膝跪床,臀部抬高,头部贴枕,利用重力让气体向低位移动,持续5分钟。
- 热饮刺激:用保温杯装60℃左右的姜糖水小口慢饮,温度促进胃壁血液循环,姜辣素加速蠕动。
- 按压内关穴:腕横纹上三横指,两筋之间,拇指用力按压1分钟,配合深呼吸,可迅速止嗝消胀。
四、高原胃胀吃什么药?药师给出清单
高原地区药房常备药物有限,以下组合经临床验证安全有效:
- 西甲硅油乳剂:直接破坏气泡表面张力,15分钟起效,孕妇也可短期使用。
- 多潘立酮片:促进胃排空,餐前30分钟服用,避免与抗酸药同服。
- 口服补液盐Ⅲ:纠正缺氧导致的代谢性碱中毒,减少肠道产气。
注意:含铝制酸剂会加重便秘,高原干燥环境慎用。
五、预防从出发前一天开始
饮食策略
- 出发前24小时减少豆类、洋葱、碳酸饮料,降低基础产气量。
- 途中选择易消化的碳水:燕麦粥、香蕉、全麦面包,减少胃部负担。
药物预防
登机或上车前30分钟口服莫沙必利5mg,可维持6小时胃动力;同时嚼服乳酶生片帮助预分解乳糖。
六、长期居住高原如何调理脾胃?
对于驻守海拔3500米以上的人群,单纯靠药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,需建立“低氧适应饮食”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分餐制:每日5-6餐,每餐七分饱,减少单次胃扩张。
- 发酵食物:酸奶、糌粑、青稞酒曲富含益生菌,抑制产气荚膜杆菌。
- 睡前3小时禁食:避免夜间胃酸反流加重胀气。
七、出现哪些信号必须立即下撤?
当胃胀伴随以下任一表现,提示可能发生高原胃肠型脑水肿:
- 持续喷射性呕吐,呕吐物呈咖啡色
- 腹胀进行性加重,腹围24小时增加超过5厘米
- 意识模糊,无法完成简单计算
此时口服药物已无效,需立即吸氧并转运至海拔3000米以下医院。
八、常见误区答疑
问:喝碳酸饮料能“打嗝”排气吗?
答:错误。高原低气压下,碳酸饮料释放的二氧化碳更多,反而加重胃内压力,甚至诱发黏膜撕裂。
问:吸氧会抑制自身适应,所以应该硬扛?
答:短期吸氧(1-2升/分钟,每次30分钟)不会影响红细胞生成,却能显著改善胃肠缺氧,属于合理干预。
问:藏药“仁青芒觉”可以当保健品吃?
答:该药含重金属成分,需经藏医辨证后短期使用,连续服用超过7天可能造成肝损伤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九、返程后仍胃胀,要做什么检查?
若离开高原两周后症状未消失,需排除器质性疾病:
- 13C呼气试验: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,高原饮食不洁可能增加感染率。
- 胃排空显像:评估是否因缺氧导致胃轻瘫后遗症。
- 小肠造影:排除高原环境诱发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