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高原反应严重吗?整体而言,甘肃多数旅游地海拔在1200—3500米之间,真正超过3500米的区域集中在甘南玛曲、碌曲以及祁连山部分垭口,普通游客出现明显高反的概率并不高,但个体差异大,仍需提前准备。

甘肃哪些地方最容易高反?
- 甘南玛曲草原:平均海拔3600米,夜间气温骤降,含氧量低。
- 碌曲郎木寺镇:海拔3300—3500米,寺庙多建在半山,步行爬升快。
- 祁连山冷龙岭:部分观景垭口海拔突破4000米,短时间停留也可能头晕。
相比之下,兰州(1520米)、敦煌(1130米)、张掖(1400米)等城市海拔低,基本不会高反。
高反典型症状有哪些?
常见表现分为轻、中、重三档:
- 轻度:太阳穴胀痛、走路略喘、夜间入睡困难。
- 中度:持续头痛、恶心呕吐、心跳过速。
- 重度:意识模糊、肺水肿、无法平躺——需立即下撤就医。
90%的游客只停留在轻度,保持镇静、减少活动量即可缓解。
为什么有人到甘肃完全没反应?
决定因素主要有四点:
- 上升速度:飞机直达高海拔比火车、汽车阶梯式上升更易高反。
- 个人体质:肺活量大、红细胞含量高的人耐受更好,但并非绝对。
- 休息质量:熬夜、感冒、饮酒都会放大高反风险。
- 心理状态:过度紧张导致过度换气,反而加重症状。
去甘肃前一周该做什么?
药物准备:提前三天开始服用红景天胶囊,每日两次;备好布洛芬、葡萄糖口服液。

体能训练:每天快走或慢跑30分钟,提高心肺效率,但不要剧烈运动造成疲劳。
作息调整:把睡眠时间提前30分钟,让身体适应“早休息”节奏。
抵达高海拔当天怎么做?
落地后“三不原则”:
- 不洗头洗澡:避免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缺氧。
- 不暴饮暴食:七分饱即可,减少胃肠耗氧。
- 不奔跑跳跃:拍照时慢走,给血液更多携氧时间。
晚上若出现轻微头痛,可喝500ml温葡萄糖水,多数人在睡眠中自行缓解。
旅途中常备物品清单
| 类别 | 物品 | 作用 |
|---|---|---|
| 药物 | 乙酰唑胺、布洛芬、肌苷口服液 | 预防及缓解头痛、促进代谢 |
| 穿戴 | 抓绒衣、羽绒背心、遮阳帽 | 防风保暖、减少紫外线刺激 |
| 工具 | 便携血氧仪、保温水杯 | 实时监测血氧、随时补热水 |
出现高反后如何自救?
第一步:停止上升,就地坐下或返回海拔低300—500米处。

第二步:吸氧,使用便携氧气瓶每次2—3口,间隔10分钟,避免依赖。
第三步:记录症状变化,若2小时内无缓解或加重,立即联系当地卫生院。
甘南、祁连沿线乡镇卫生院均配备高压氧舱,车程不超过1小时。
儿童与老人需要额外注意什么?
儿童:表达能力弱,家长需观察是否突然嗜睡或哭闹不止,血氧低于90%立刻下撤。
老人:合并高血压、冠心病者,出发前做心电图+血压评估,携带常用药并分装。
建议“阶梯适应”:先到兰州休整一晚,次日再前往海拔更高地区。
甘肃本地人的高反经验
甘南牧民常说:“多喝水、少吃盐、晒太阳、慢慢走。”
他们习惯每日喝酥油茶+青稞炒面,高热量易消化,帮助维持血糖;遇到客人高反,会递上一碗加姜粉的牦牛骨汤,既补热量又发汗。
游客可效仿:早餐吃一碗牛肉面加蛋,再配热豆浆,既接地气又抗饿。
返程后身体还会“低反”吗?
个别游客在回到平原后会出现“低原反应”:嗜睡、乏力、轻微头晕,通常1—3天自愈。
对策:
- 保持充足睡眠,不熬夜补剧。
- 每天慢走20分钟,帮助血液重新适应富氧环境。
- 多吃富含铁元素的菠菜、牛肉,促进红细胞代谢。
只要提前了解海拔分布、掌握科学的预防与应对方法,甘肃之行完全可以“高反可控,旅程尽兴”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