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定位与历史沿革
**诞生背景**:2018年,北京大学响应“新工科”国家战略,整合信息科学技术、环境科学、心理与认知科学等多院系力量,成立应用文理学院,定位为“北大本科教育改革的先行区”。 **发展节点**: - 2019年首批招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60人 - 2021年增设“环境健康”交叉方向 - 2023年获批“智能科学与技术”第二学士学位培养资格 ---师资与教学资源
**师资构成**: - 院士级导师:3位中国科学院/工程院院士常驻授课 - 国家级人才计划:杰青、优青占比超35% - 企业导师库:华为、腾讯、字节跳动等20余位技术高管担任产业导师 **教学硬件**: - 独享“北大-字节跳动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”GPU集群 - 24小时开放的“新工科创客空间”配备五轴CNC、激光切割、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---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
**本科专业(四年制)**: 1.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(理学学位) 2. 环境科学(环境健康方向,理学学位) 3. 心理学(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,理学学位) 4. 智能科学与技术(工学学位,2024年起招生) **课程特色**: - **通识+模块**:大一完成北大统一通识课程,大二起进入“数据+”“健康+”“智能+”三大模块任选 - **项目制贯穿**:每学年必须完成1个真实企业课题,计入学分 - **双语比例**:60%以上专业核心课采用英文原版教材,外教占比25% ---保研与就业数据
**近三年保研率**: - 2021届:58% - 2022届:62% - 2023届:67%(其中直博比例达41%) **就业去向**: - 深造院校:清华、北大、MIT、斯坦福、CMU - 就业企业:华为“天才少年”计划、阿里星、微软亚洲研究院、国家疾控中心 ---校园生活与地理位置
**校区分布**: - 一二年级在**北京大学昌平新校区**,共享图书馆、体育馆、国际交流中心 - 三四年级搬回**燕园本部**,深度融入各院系实验室 **住宿条件**: - 昌平新校区为四人间,上床下桌,独立卫浴,24小时热水 - 燕园阶段可申请“万柳公寓”双人间,步行5分钟到图书馆 ---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**Q:学院与北大信科、环科学院有什么区别?** A:应用文理学院**不隶属于任何单一院系**,课程由多院系共建,毕业证统一盖“北京大学”公章,**额外标注“应用文理学院”培养方向**,学籍由元培学院代管,享受跨学科选课特权。 **Q:高考需要多少分才能进?** A:以北京为例,2023年录取最低分为**688分(全市前600名)**,与北大本部提档线持平;外省考生需达到所在省份**理科前0.1%**。 **Q:转专业政策如何?** A:学院内部四个专业可**零门槛互转**,大二结束前完成;若想转出至北大其他院系,需满足**GPA≥3.5+面试+接收院系考核**,成功率约30%。 **Q:是否有国际交流项目?** A:学院与**UC Berkeley、ETH Zurich、NUS**建立学期交换协议,GPA≥3.3即可申请,每年约20个名额,**免学费+提供每月1000美元生活补贴**。 ---报考建议与时间节点
- **提前批次**:部分省份将学院纳入“北大提前批”,需单独填报志愿 - **强基计划**:数据科学专业参与北大强基,通过校测可降10–30分录取 - **报名时间**:每年4月网上报名,6月高考出分后24小时内确认志愿 ---过来人的一句话
“如果你渴望用北大最顶尖的实验室做最前沿的交叉课题,又希望班级人数不超过60人、导师能叫出你的名字,应用文理学院就是那个**把‘北大光环’和‘小班精英’完美结合**的地方。”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