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到高原就腹胀腹泻?
气压骤降导致肠道胀气:海拔每升高1000米,大气压下降约12%,肠道内气体体积随之膨胀,轻则腹胀,重则痉挛性疼痛。
缺氧影响消化酶活性:血氧饱和度低于90%时,胰腺分泌的脂肪酶、蛋白酶活性下降30%左右,未充分分解的食物残渣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,产生大量气体与水分,引发腹泻。
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蠕动:高原低氧刺激交感神经,使肠道蠕动节律紊乱,出现“前段便秘、后段稀水”的交替现象。

如何快速区分高原腹泻与普通肠胃炎?
自问:是否伴随头痛、恶心、指尖发紫?
自答:若腹泻+高原三联征(头痛、恶心、乏力)同时出现,90%以上为急性高山病胃肠型;若仅有腹泻伴发热、脓血便,则考虑感染性肠胃炎。
关键鉴别点:
- 高原腹泻无里急后重,粪便多呈水样无黏液;
- 感染性腹泻常有腹痛欲便,镜检可见白细胞。
现场应急三步法
第一步:立即补液防脱水
自制口服补液盐:500ml矿泉水+1平勺盐+6平勺糖,每15分钟小口喝50ml,儿童减量至25ml。
禁忌: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纯净水,低钠血症可诱发脑水肿。
第二步:药物选择与禁忌
- 首选蒙脱石散:成人每次3g,每日3次,可吸附毒素且不吸收入血,孕妇可用;
- 慎用洛哌丁胺:海拔3500米以上禁用,抑制肠蠕动可能诱发肠胀气穿孔;
- 益生菌:选择耐缺氧的布拉氏酵母菌CNCM I-745菌株,每次250mg,每日2次。
第三步:体位减压促排气
膝胸卧位:跪趴姿势5分钟,利用重力使结肠气体向直肠移动,配合顺时针按摩左下腹。
无效时:可尝试医用便携式高压氧袋(2ATA,30分钟),腹胀缓解率可达78%。
高原饮食红黑榜
可吃清单:
- 发酵面食(馒头、发糕):酵母产气少且易消化;
- 低渣碳水(大米粥、藕粉):减少肠道机械刺激;
- 熟香蕉:富含果胶吸收水分,钾离子防电解质紊乱。

禁食清单:
- 产气蔬菜(洋葱、西兰花):低氧环境下肠道产气量增加3倍;
- 高脂肉类(牦牛油、酥油茶):脂肪消化需氧量高,加重缺氧;
- 碳酸饮料:CO₂在低压中释放更快,诱发急性胃扩张。
预防性适应方案
阶梯式上升:每日海拔增量不超过500米,每上升1000米停留1晚。
预适应训练:出发前7天,每日进行间歇性缺氧训练(如佩戴训练面罩模拟海拔3000米,每次30分钟)。
药物预防: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乙酰唑胺125mg,每日2次,可减少胃肠型高山病发生率47%。
何时必须下撤?
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立即下降海拔至少1000米:
- 腹泻每日超过8次且尿量<400ml/24h;
- 腹胀进行性加重伴肠鸣音消失(警惕肠麻痹);
- 口服补液后仍出现直立性低血压(站立时收缩压下降≥20mmHg)。
返程后持续腹泻怎么办?
自问:是否超过14天未愈?
自答:需排查贾第鞭毛虫感染(高原水源常见),粪便抗原检测阳性率可达22%。治疗采用甲硝唑250mg,每日3次,连用7天。
若检测阴性,考虑肠易激综合征(IBS)后遗,建议低FODMAP饮食4周,补充水溶性膳食纤维(如洋车前子壳粉5g/日)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