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高原病?北京医生用通俗语言讲清原理
高原病,医学上叫“急性高山病”(AMS),本质是人体从低海拔快速进入高海拔后,因氧气分压骤降引发的全身性缺氧反应。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辰院士团队的研究指出,海拔每升高1000米,大气氧分压下降约12%,而人体需3-7天才完成红细胞代偿。若上升速度超过代偿速度,就会出现症状。

高原病症状有哪些?别再把“感冒”当“高反”
很多北京游客在拉萨落地后头痛、恶心,误以为是“着凉”。其实高原病有典型三联征:
- 头痛:钝痛或搏动性,多位于双侧额颞部,活动后加重
- 胃肠反应: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全无,与缺氧导致胃排空延迟有关
- 疲劳眩晕:走路像踩棉花,夜间平躺时症状更明显
若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、意识模糊,已进展为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,需立即下撤。
高原反应怎么办?北京急救中心给出的“四字诀”
停:立即停止上升
北京120历年接诊案例显示,继续爬山是病情恶化的首要诱因。在海拔3000米以上,每上升100米症状可能翻倍。
氧:科学吸氧而非“猛吸”
便携式氧气瓶流量控制在2-4L/分钟,北京同仁医院高压氧科建议采用“脉冲式吸氧”:吸30秒停30秒,避免氧中毒。
药:北京药店能买到的三种特效药
- 乙酰唑胺(北京医保可报销):出发前1天服用,可加速适应
- 地塞米松:用于严重头痛伴呕吐,4mg每6小时一次
- 布洛芬:缓解头痛,但需注意可能掩盖病情进展
降:尽快下降海拔
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统计,下降500-1000米后症状缓解率超90%。若无法立即下撤,可使用便携式高压氧舱(北京蓝天救援队装备)。

北京出发去西藏,如何预防高原病?
行前体检:这三类人慎行
-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提醒: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,高原缺氧可能诱发脑出血
- 北京儿童医院指出:3岁以下婴幼儿因呼吸调节能力差,风险极高
- 北京地坛医院建议: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,高原会加重低氧血症
阶梯式适应:北京到拉萨的“缓冲路线”
北京直飞拉萨(3650米)最易中招。推荐路线:
北京→西宁(2261米)→格尔木(2780米)→拉萨,每站停留1-2天。北京体育大学实验证实,此路线可使高原病发生率从65%降至18%。
饮食策略:北京烤鸭别带上高原
推荐 | 禁忌 |
---|---|
高糖流食(如北京豆汁儿稀释版) | 高蛋白难消化(如全聚德烤鸭) |
含电解质饮料(如宝矿力) | 酒精(北京二锅头会加重脱水) |
高原病后遗症?北京301医院的长期追踪
北京301医院对500名曾患高原肺水肿的北京登山者进行5年随访,发现:
- 82%完全康复,无后遗症
- 15%遗留轻度肺动脉高压,需每年复查心脏超声
- 3%发展为慢性高原病,表现为长期红细胞增多,需定期放血治疗
关键在首次发病后半年内避免再次进入高海拔,给肺血管充分修复时间。
北京常见误区大辟谣
误区1:“红景天提前吃就能不缺氧”
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显示,红景天苷仅能提高缺氧耐受力约8%,不能替代缓慢上升。

误区2:“年轻人扛得住”
北京登山协会数据显示,20-30岁群体发病率最高,因代谢旺盛需氧量更大。
误区3:“吸氧会上瘾”
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解释:短期吸氧不会产生依赖性,但长期(>7天)需警惕“氧脱瘾综合征”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