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原之行前,我到底该准备哪些东西?
第一次踏上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土地,最常被问到的就是“**高原之行必备物品有哪些?**”答案其实分三层:第一层是**证件与交通**,第二层是**身体与药品**,第三层是**生活与摄影**。把这三层打包好,你就拥有了高原的通行证。

证件与交通:别让一张纸挡住风景
- 身份证、边防证、驾驶证:西藏部分边境县必须提前办好边防证,自驾还需携带驾驶证正副本。
- 机票/火车票+电子行程单:高原机场常因天气取消航班,纸质行程单可快速改签。
- 车辆防滑链:十月以后进藏,垭口积雪概率高,防滑链比四驱更管用。
身体与药品:把高原反应压到最低
“**高原反应怎么缓解?**”最有效的办法是**提前干预+现场应对**。
- 提前干预:出发前两周开始服用红景天胶囊,剂量按说明书1.5倍,提高血液携氧能力。
- 现场应对:抵达当晚只吃七分饱,**葡萄糖口服液+布洛芬**可快速缓解头痛;若出现呕吐,立即服用地塞米松并下撤。
- 便携装备:血氧仪+指夹式脉搏仪,血氧低于85%时停止上升。
生活与摄影:在云端也要活得体面
高原昼夜温差可达20℃,分层穿衣是关键:
- 内层:美丽奴羊毛速干衣,排汗不臭。
- 中层:800蓬松度羽绒服,压缩后仅一个苹果大小。
- 外层:三层压胶冲锋衣,防风防雪。
摄影器材别贪多,**一机两镜**足够:16-35mm拍银河,70-200mm拍雪山特写。记得带**偏振镜**,高原紫外线强,偏振镜能让天空更蓝。
高原反应到底有哪些阶段?
很多人以为高原反应只有“头痛”,其实它分四个阶段:
阶段 | 症状 | 应对 |
---|---|---|
1. 初期(2-6小时) | 轻微头晕、口渴 | 喝500ml电解质水,慢走 |
2. 进展期(6-24小时) | 太阳穴跳痛、恶心 | 吸氧+布洛芬,禁止洗澡 |
3. 高原肺水肿 | 咳嗽粉红色泡沫痰 | 立即下撤+地塞米松注射 |
4. 高原脑水肿 | 意识模糊、步态不稳 | 高压氧舱+直升机救援 |
自问:为什么有些人第一天就高反,有些人却没事?
自答:这与**个体血红蛋白浓度、上升速度、睡眠海拔**有关。血红蛋白高的人携氧能力强,缓慢上升(每天不超过500米)可大幅降低风险。

在高原怎么吃才算“聪明”?
高原饮食遵循“**高糖、低脂、易消化**”六字诀:
- 早餐:酥油茶+青稞糌粑,酥油茶中的脂肪可减缓胃排空,糌粑提供持续能量。
- 午餐:牦牛肉炖萝卜,牦牛肉富含肌红蛋白,萝卜助消化。
- 晚餐:西红柿鸡蛋面,避免高盐加重水肿。
禁忌:酒精在高原代谢慢,一瓶啤酒相当于平原三瓶;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,加重恶心。
高原自驾,哪些路段最危险?
根据西藏交警事故数据,**“天路72拐”+“通麦天险”**是两大死亡路段:
- 天路72拐:从邦达镇到八宿县,42公里落差1800米,**弯道外侧无护栏**,雨天易打滑。
- 通麦天险:虽已通隧道,但**迫龙沟段**仍有滚石,需观察山体裂缝。
自救技巧:若遇刹车失灵,**立即降档+点刹**,不要拉手刹;滚石来袭时,向**垂直于滚石方向**逃生。
高原星空拍摄,参数怎么设?
无光害的高原,银河肉眼可见,但相机需要以下设置:

- 机身:全画幅+高感好的机型,ISO 3200-6400。
- 镜头:最大光圈≥f/2.8,手动对焦至无穷远后回拨2mm。
- 曝光:**500法则**(500÷焦距=最长曝光时间),14mm镜头可曝光35秒。
- 前景:用手电扫光3秒,避免过曝。
自问:为什么拍出来的星星会拖尾?
自答:地球自转导致,**赤道仪**可跟踪星体,但会模糊地景,需后期合成。
回程后,身体为何还会“醉氧”?
从海拔4500米回到平原,有人会出现**乏力、嗜睡、胸闷**,这叫“醉氧”。原因是身体已适应低氧环境,突然高氧导致自由基增多。
缓解方法:
- 前三天:每天慢跑20分钟,加速红细胞代谢。
- 饮食:多吃蓝莓、黑枸杞,花青素可清除自由基。
- 睡眠:比平时多睡1小时,避免剧烈运动。
最后的小贴士:高原的“人情世故”
在藏区,**经幡不要跨**,**玛尼石不要搬**,拍照前最好征得当地人同意。递刀具时**刀尖朝自己**,敬酒时用**无名指蘸酒弹三下**(敬天、敬地、敬祖先)。这些细节,比任何攻略都更能让你融入高原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