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旅游高原反应怎么办_去云南前必备预防攻略

新网编辑 9 0

高原反应到底是什么?

很多人第一次踏上云南海拔2500米以上的土地,头一晚就开始头痛、恶心、睡不着,这其实就是典型的高原反应。它并不是疾病,而是身体对低氧环境做出的应激反应。当海拔每升高1000米,空气中的氧含量大约下降10%,心肺系统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才能维持供氧,于是出现一系列症状。

云南旅游高原反应怎么办_去云南前必备预防攻略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云南哪些目的地最容易中招?

  • 香格里拉:平均海拔3300米,昼夜温差大,初到者当晚就可能出现症状。
  • 丽江:海拔2400米,虽不算极高,但很多人从沿海直飞,身体来不及适应。
  • 泸沽湖:湖面海拔2685米,环湖山路多,乘车颠簸加剧不适。
  • 梅里雪山飞来寺:观景台海拔3400米,清晨看日照金山时气温低,血管收缩更易缺氧。

出发前两周:如何给身体“预适应”?

与其到了高原再慌张,不如提前训练。以下方法被老驴友们反复验证有效:

  1. 有氧耐力练习:每周三次慢跑或爬楼梯,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,提高心肺储备。
  2. 低氧呼吸训练:睡前用毛巾轻捂口鼻,模拟轻微缺氧,每次5分钟,逐步延长。
  3. 药物辅助:提前一周开始服用红景天胶囊,每日两次,可降低发生率约30%。
  4. 避免熬夜与饮酒:出发前一周保持充足睡眠,酒精会降低血氧饱和度。

落地当天:黄金四小时怎么做?

飞机舱门打开那一刻,高原反应倒计时就开始了。

自问:第一口水该喝什么?
答:常温电解质水,补充因呼吸加快而流失的钠钾,避免冰水刺激肠胃。

自问:能不能立刻去古城拍照?
答:绝对不行。落地后四小时内应缓慢行动、不洗澡、不暴饮暴食。洗澡会加速血液循环,增加耗氧量;而饱餐会让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,加剧脑部缺氧。


住宿选择:住低层还是高层?

很多人以为住得越高越能“锻炼”,事实恰恰相反。

云南旅游高原反应怎么办_去云南前必备预防攻略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优先选低楼层:氧气浓度随楼层递减,二楼比五楼含氧量高约2%。
  • 避开地暖房:云南夜间干冷,地暖会加速水分蒸发,导致脱水。
  • 窗户留缝:保持空气流通,避免二氧化碳积聚加重头痛。

现场缓解:三招立竿见影

当头痛欲裂时,别急着吸氧,先试试这些:

  1. 按压合谷穴:手背拇指与食指骨交汇的凹陷处,用力按压一分钟,可缓解前额胀痛。
  2. 喝甜菜根汁:当地超市有售,富含硝酸盐,能快速扩张血管提升供氧。
  3. 俯卧位通气:趴在床上,胸部垫枕头,减少腹腔对膈肌压迫,增加肺活量。

吸氧还是不吸氧?这是个技术活

自问:什么情况下必须吸氧?
答:出现嘴唇发紫、持续呕吐、步态不稳任一症状,立即使用便携氧气瓶,流量控制在2L/分钟,每次不超过15分钟,避免产生依赖。

自问:能不能用制氧机代替?
答:酒店制氧机多为分子筛式,出氧浓度仅40%,不如医用氧气瓶有效,应急时聊胜于无。


饮食红黑榜:吃对了是药,吃错了是毒

推荐食物避雷食物
酥油茶(含盐脂肪稳定血压)过桥米线(高汤高嘌呤加重代谢)
牦牛肉干(慢消化维持血糖)青稞酒(扩张血管加速脱水)
葡萄糖口服液(快速供能)碳酸饮料(胀气压迫膈肌)

返程后:为什么还会“醉氧”?

回到平原后,有人反而出现嗜睡、乏力、注意力不集中,这叫“低原反应”或“醉氧”。原因是身体已适应高浓度红细胞状态,突然回到富氧环境,自由基激增。

应对方法:

云南旅游高原反应怎么办_去云南前必备预防攻略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三天内避免剧烈运动,让血液粘稠度自然回落。
  • 多吃蓝莓、石榴等抗氧化水果。
  • 每天饮水量比平时增加500ml,加速代谢废物。

老人与儿童:特殊人群特别方案

60岁以上老人:出发前做心脏彩超,排除潜在肺动脉高压;携带指夹式血氧仪,低于85%立即下撤。

3岁以上儿童:无法准确表达头痛,观察是否异常哭闹或嗜睡;可服用儿童版布洛芬悬混液,剂量按体重减半。


常见误区大辟谣

误区一:喝葡萄糖能预防高反
真相:葡萄糖只能缓解症状,不能提升血氧,过量反而导致血糖波动。

误区二:抽烟能“锻炼”肺活量
真相: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是氧气的200倍,抽烟会加剧缺氧。

误区三:高原安是万能药
真相:其主要成分是地塞米松,属于激素类药物,连续服用超过三天可能抑制肾上腺功能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