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原反应到底吃什么药?
**乙酰唑胺(Diamox)**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及缓解急性高原反应首选药物,通过抑制碳酸酐酶促使呼吸加深加快,从而提升血氧饱和度。多数人在海拔三千米以上提前一至两天口服,每日两次、每次半片即可见效。若已出现头痛、恶心,可增至每次一片,但连续服用不宜超过五天。 ***除了乙酰唑胺,还有哪些常见药物?
1. **地塞米松**:糖皮质激素,可快速减轻脑水肿,适用于症状较重或无法耐受乙酰唑胺者。 2. **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**:单纯镇痛退热,对头痛、肌肉酸痛有效,但不改善缺氧。 3. **红景天胶囊**:植物制剂,需提前七至十天服用,作用温和,适合轻度预防。 4. **硝苯地平**:针对高原肺水肿,扩张肺动脉,降低肺动脉压,需医生指导。 ***药物怎么选?先问自己三个问题
- **我有没有磺胺过敏史?** 乙酰唑胺属磺胺衍生物,过敏者禁用,可改用地塞米松或红景天。 - **我的行程是否紧急?** 若当天直飞拉萨,无适应时间,建议乙酰唑胺+地塞米松联合使用。 - **我是否患有慢性病?** 青光眼、肾结石、糖尿病患者慎用乙酰唑胺;高血压人群用硝苯地平需监测血压。 ***服药时间表:上山前、上山中、下山后
**上山前** - 乙酰唑胺:出发前24小时开始,每日两次,持续至抵达高原后第二天。 - 红景天:提前7天,每日三次,每次两粒,温水送服。 **上山中** - 出现头痛:立即口服布洛芬400mg,4小时后可重复一次。 - 恶心呕吐:加用多潘立酮10mg,餐前半小时服用。 - 夜间失眠:可短期服用唑吡坦半片,避免连续使用超过两晚。 **下山后** - 停用乙酰唑胺,无需递减剂量;若曾用地塞米松,需逐步减量停药,防止反跳性头痛。 ***常见误区:这些做法反而更危险
- **“多喝葡萄糖就能抗高反”** 葡萄糖仅补充能量,不能提升血氧,过量饮用反而加重胃肠负担。 - **“头痛就猛吸氧”** 便携式氧气瓶仅作应急,过度依赖会延缓身体适应,一旦离开氧气症状反弹更快。 - **“感冒药当高反药吃”** 部分感冒药含伪麻黄碱,可能升高血压,加重高原反应。 ***特殊人群用药注意
**孕妇** - 乙酰唑胺属C类药物,妊娠早期禁用;可改用地塞米松短期小剂量,但需产科评估。 **儿童** - 体重20kg以下儿童推荐乙酰唑胺2.5mg/kg,每日两次;避免使用地塞米松以免影响发育。 **老年人** - 合并冠心病者慎用硝苯地平,可改用低剂量乙酰唑胺,并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。 ***药物之外:三件小事比吃药更管用
1. **阶梯式上升**:每上升五百至一千米留宿一晚,让身体逐步适应。 2. **足量饮水**:每日至少三升,避免酒精和咖啡因,减少血液黏稠度。 3. **轻度活动**:抵达首日避免奔跑、负重,静息或缓步行走有助降低耗氧量。 ***出现哪些信号必须立即下撤?
- 持续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 - 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、咳粉红色泡沫痰 - 步态不稳、意识模糊或嗜睡 以上任一症状出现,**立刻停止服药并下降海拔五百米以上**,同时就近就医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