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到高原就头痛?
绝大多数人在海拔2500米以上会出现高原反应,典型表现是搏动性头痛、恶心、乏力。根本原因是低氧导致脑血管扩张,颅内压升高,刺激神经末梢。头痛程度与上升速度、个人体质、睡眠状况直接相关。

常见头痛药在高原是否安全?
并非所有止痛药都适合高海拔环境。以下三类药物经过大量高原医学验证,被公认为安全有效:
- 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:不刺激胃黏膜,不影响血小板,适合初次进藏者。
- 布洛芬:兼具抗炎作用,可缓解因高原炎症反应引起的头痛,但胃病患者慎用。
- 阿司匹林:镇痛同时预防血栓,适合曾有高原肺水肿史的人群,需饭后服用。
去西藏前该准备多少剂量?
以7天行程为例,建议携带:
- 对乙酰氨基酚500mg×20片:每日最大剂量3g,分3次服用。
- 布洛芬200mg×12片:出现中重度头痛时每次1片,间隔6小时以上。
- 地塞米松4mg×6片:作为预防性用药,仅在上山前夜及到达当日早晨各服1片,可显著降低头痛发生率。
头痛药与高原反应其他药物会冲突吗?
很多游客同时服用红景天、肌苷口服液等保健品,它们与上述止痛药无明确相互作用。但要注意:
- 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会收缩血管,可能加重高原缺氧,避免与布洛芬同服。
- 服用乙酰唑胺(Diamox)预防高反时,需间隔2小时再服止痛药,以减少胃部不适。
儿童、孕妇、老人如何选药?
儿童
体重>20kg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10-15mg/kg/次,每6小时一次;禁用布洛芬,以免肾功能受损。
孕妇
妊娠前三个月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单药制剂,避免复方感冒药;孕晚期禁用NSAIDs。

老人
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者,优先对乙酰氨基酚;若需布洛芬,应监测血压并加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。
头痛药无效时怎么办?
如果服药后30分钟仍无缓解,需考虑:
- 立即下降海拔:每下降300米症状可减轻25%。
- 吸氧:便携式氧气瓶2-4L/分钟,持续15分钟。
- 就医指征:出现喷射性呕吐、步态不稳、意识模糊,提示高原脑水肿,必须尽快转运至低海拔医院。
如何减少服药次数?
药物只是补救措施,预防更重要:
- 阶梯式上升:每天海拔增加不超过500米,每上升1000米休息一天。
- 足量饮水:每日至少3升,避免酒精和咖啡因。
- 夜间低流量吸氧:睡眠时血氧饱和度可提升5-8%,显著降低晨起头痛概率。
常见误区澄清
误区一:头痛就吃散利痛
散利痛含异丙安替比林,可能诱发粒细胞缺乏,高原地区医疗条件有限,风险极高。
误区二:加大剂量见效快
超量服用布洛芬会导致急性肾损伤,尤其在脱水状态下,务必按说明书上限给药。

误区三:提前吃止痛药能预防
止痛药仅缓解症状,不能预防高原反应,提前服用反而掩盖病情,延误下降时机。
打包清单:药盒这样装
药品 | 规格 | 数量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对乙酰氨基酚 | 500mg/片 | 20片 | 分装铝箔,防潮 |
布洛芬 | 200mg/片 | 12片 | 标注胃病患者慎用 |
地塞米松 | 4mg/片 | 6片 | 密封避光 |
口服补液盐 | 13.95g/袋 | 5袋 | 纠正脱水 |
真实案例:5000米海拔的教训
2023年国庆,一位32岁男性在纳木错露营,夜间头痛剧烈,连续服用布洛芬600mg两次无效,仍坚持不吸氧。次日清晨出现共济失调,被紧急送往当雄县人民医院,CT证实高原脑水肿。经地塞米松8mg静注+持续吸氧+下降海拔1200米,12小时后症状才缓解。医生复盘:早期足量止痛药掩盖了病情进展,错过最佳下降窗口。
一句话记住
高原头痛先评估,安全用药选对乙酰氨基酚;无效即下降,吸氧比吃药更关键。
评论列表